G5動輒就上星的A-Level要求,顯得A好像也很普通。
可不少小伙伴發(fā)出靈魂拷問:
首先,能不能拿A要看你選了什么科目,畢竟自己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大家都心里有數(shù)哈。
有同學同時選了數(shù)學、會計、物理、政治,但其實學好每一科都有不同的“套路”。
政治的考題基本是兩年循環(huán)一次,而物理就算刷完過去十年的真題,你也不一定能摸清出題者的腦洞。
數(shù)學也是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,AS比較好預測,A2就不按套路出牌了,尤其是C3部分真是讓不少人尷尬又惆悵。
會計的AS考試不需要多少邏輯,但是需要大量的練習。
A2考試就完全屬于邏輯型,要求提高了一個Level。
第二,成績高低肯定也跟努力程度和課程組合掛鉤。
上課認真聽、記筆記、跟老師互動是標配,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得做練習。
課程組合的影響也不能忽視,比方說,進階數(shù)學和化學放一起的組合很靠譜,但學起來卻有一定難度,但最后能不能hold得住,還是要看個人能力。
最后,刷真題真的很管用,每年的考試內(nèi)容基本大同小異。
對化學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多做真題,理解好有機化學那一塊的概念。
物理也是注重歷年真題,課堂筆記已經(jīng)足夠詳細了,那教材也就可讀可不讀。
學生物教材要至少讀一遍,盡可能多做歷年真題。
做完之后也別丟在一邊就不管了,對答案并且COPY給出的“標準答案”。
多讀兩遍“標準答案”并且記住作答規(guī)律或邏輯,抓住關鍵點,知道對方想要什么。
相對來說數(shù)學拿A甚至是A*還算容易,除了記公式,主要就是做題,多做真題。
經(jīng)濟相對來說就難一些,理解很關鍵。另外限時寫作的考試形式對有些童鞋來說也是心累。
Data response考得就是你跟出題人想的一不一樣,有時候就算你的回答沒有錯,但是跟出題老師想的不一樣,也只能say sorry。
所以了解往年判分標準,并且找到其中的規(guī)律,那拿A也就不在話下了。
這些個人經(jīng)驗絕對走心但也不見得一定適合每個人,你要是有更好的方法小編也肯定給你雙擊666,如果暫時還沒有作為參考也未嘗不可。
總結起來就是,拿A挺難,但也沒有那么難,選對課,找對學習方法,別說是A,就連A*也是指日可待的!
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到自己想要的分數(shù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