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T科學推理之物理高頻考點 摩擦
ACT科學推理的模塊中,很多閱讀題都需要要物理化學生物的理科知識背景,如果沒有相關的學科知識基礎,很可能會導致無法看懂文章或者選不出正確的選項,今天我們來講解物理模塊中的一個高頻考點:摩擦。
摩擦(friction):當物體與另一物體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,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之間有阻礙它們相對運動的作用力,即為摩擦力。接觸面之間的這種現(xiàn)象或特性叫摩擦,摩擦不是完全有害的,在一些情況下反而是有利的。例如在路面上行駛的汽車,其實是靠摩擦力來運動的,否則輪胎會打滑無法前進。
1.按照摩擦的運動形式,摩擦分為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,前者是兩相互接觸物體有相對滑動或相對滑動趨勢時的摩擦,后者是兩相互接觸物體有相對滾動或相對滾動趨勢時的摩擦。
2.按照摩擦的運動狀態(tài),摩擦分為靜摩擦和動摩擦,前者是相互接觸的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并處于靜止臨界狀態(tài)時的摩擦,后者是相互接觸的兩物體越過靜止臨界狀態(tài)而發(fā)生相對運動時的摩擦。
3.按摩擦表面的潤滑狀態(tài),摩擦又可分為干摩擦、邊界摩擦和流體摩擦。
4. 摩擦又可分為外摩擦和內(nèi)摩擦,外摩擦是指兩物體表面做相對運動時的摩擦;內(nèi)摩擦是指物體內(nèi)部分子間的摩擦。干摩擦和邊界摩擦屬于外摩擦,流體摩擦屬于內(nèi)摩擦。
摩擦系數(shù)
摩擦系數(shù)(coefficient of friction)是指兩物體表面間的摩擦力與作用在其一表面上的垂直力之比值。它和表面的粗糙度有關,而和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。依運動的性質(zhì),它可分為動摩擦系數(shù)和靜摩擦系數(shù)。
如果兩表面互為靜止,那兩表面間的接觸位置會形成一個強結合力——靜摩擦力,除非破壞了這一結合力,才能使兩個表面具有相對運動,此時摩擦力與物體間的壓力之比值叫做靜摩擦系數(shù),用符號μs來表示。此時的破壞力大小為μsN也是要使物體啟動的最大的力,我們又叫此力為最大靜摩擦力。
在物體啟動后,如汽車過一段時間會慢慢減速,直至靜止,這表示物體運動時,兩個表面間仍存在摩擦力,實驗證明這一摩擦力比靜止時的摩擦力要小,我們定義此時的摩擦系數(shù)叫動摩擦系數(shù),用符號μk來表示,此時的摩擦力大小為μkN。
綜上所述,最大靜摩擦力是大于滑動摩擦力的,即μsN>μkN。
A+國際教育 歐玥

最新文章 More

2019-07-01
IGCSE進階數(shù)學教材電子版及內(nèi)容和目錄大綱-
2019-09-23
-
AP統(tǒng)計學考試內(nèi)容中都會涉及哪些考點呢?
2019-12-25
-
2020-04-03
-
2020-04-17
相關推薦

猜你喜歡 More

2020-02-17
IB課程體系的三大核心課程 IA、TOK、CAS全面介紹
2020-03-25
和國內(nèi)高中課程相比,IB課程體系的優(yōu)勢到底在哪
2019-09-30
ib物理hl難度解析,令人聞風喪膽的IB物理HL究竟難
2019-12-13
學習太難?IB課程怎么選課很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