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是國際文憑組織IBO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,它是為全世界優(yōu)秀的中學生設計的,具有統(tǒng)一的教學大綱、試題和評分標準,IB 課程由1968年成立于瑞士日內瓦的IBO組織管理、設計IB課程。目前全球146個國家的3,643所學校開設IB課程。我們通常所說的IB,主要指IB高中文憑課程(IBDP),針對16-19歲的高中生,學制為兩年。此外,IBO文憑組織設置的還有IB小學(PYP,G1-5)和IB中學課程(MYP,G6-10),但被授予小學和初中課程的學校遠少于授予IBDP的學校。
所有IBDP文憑項目學生必須在規(guī)定的六個學科組中每組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,其中三個高等級,三個初等級,每門科目的最高分數(shù)為7分,再加上拓展論文(EE)和知識論文(TOK)的3分,IBDP的總分數(shù)為45分。
IBDP的學生不僅文科,理科甚至藝術的專業(yè)課都要學習,還要有大量的時間去完成各種論文和參加社會活動,所以IB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非常高。
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IB課程中物理科目的課程設置:
IB物理課程有SL和HL之分。實驗教學占物理教學總學時的四分之一。SL物理總學時150小時,要求30小時物理實驗加10小時跨學科項目;HL物理總學時240小時,要求50小時的物理實驗加10小時跨學科項目。實驗時間不包括學生書寫實驗報告時間。
IB物理實驗的評價分為5個指標:實驗設計、數(shù)據收集和處理、結論和評估、操作技能。其中,前三個指標針對探究性實驗;第四個指標針對的是學生在全部實驗活動中的表現(xiàn);第五個指標針對的是跨學科項目組課題。實驗評價分值占學科最終評價的24%。
今天我們具體來了解下IB物理SL與HL的區(qū)別。
教學內容:
SL物理具體分為以下八大知識板塊,該部分HL的學生也需要掌握:
1. 測量和不確定性:包括測量、不確定性和誤差、標量和矢量等
2. 力學:包括運動學、受力分析、功和能量、動量和沖量等。
3. 熱學:包括溫度、熱量變化、和氣體方程等。
4. 振動和波:包括振動、橫波、波的特性、波的行為、駐波等。
5. 電磁學:包括電場、電流的熱效應、電池、磁力效應等。
6. 圓周運動:包括圓周運動、萬有引力定律等。
7.原子物理:包括放射性、核反應、物質結構等。
8. 能量的產生:包括能源、熱量傳遞等
??
HL物理則在SL的基礎上,增加了如下內容:
9.波動學:包括簡諧振動、單縫衍射、干涉、分辨率、多普勒效應
10.場:包括場的概念、場內做功等
11.電磁感應:包括電磁感應、電能的產生、電容等
12.量子物理:包括輻射物質、原子物理學等。
除了上述內容外,每個學生(包括SL和HL)還需要選擇一個專項內容來學習,這四個專題內容分別是:A 相對論;B 工程物理;C 光學成像;D 天體物理
課程考核方面,物理科目同第四組的其他科學科目一樣,包括內部評估和外部評估兩部分,前者是創(chuàng)新性的課題設計,后者則是卷面測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