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課程為什么沒有教材,沒有教材怎么上IB課程?
作為目前“最火”的國際教育體系,IB課程體系一直都是學生和家長們關注的對象。不過很多初次接觸甚至學習過一段時間IB課程的學生們都不了解的是,IB課程其實是沒有指定教材的。那么IB課程為什么沒有教材呢?沒有教材IB課程該怎么學習?下面A+國際教育小編就為大家解答IB課程教材的相關信息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IB課程為什么沒有教材
IB課程只是一種理念框架
IB,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的簡稱,提供了一個孩子從3歲到19歲的全部教育課程,分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小學(Primary Years Programme,簡稱PYP),3-12歲,學制5年;
第二階段:中學(Middle Years Programme,簡稱MYP),11-16歲,學制5年;
第三階段:高中(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,簡稱IBDP),16-19歲,學制兩年,完成后即可進入大學學習。(2014年,IBO新增了一個職業(yè)課程(Career-related Programme),主要針對16至19歲想要進行職業(yè)學習的學生。)
相信很多家長,都聽過IB課程的理念:
IB課程致力于將學習者培養(yǎng)為積極探究的人、有知識的人、善于思考的人、善于交流的人、有原則的人、頭腦清明的人、有愛心的人、勇于冒險的人、身心平衡的人、善于反思的人,這十大目標既體現(xiàn)了全人教育的理念,也是對IB學習者素養(yǎng)的核心要求。
理念是真的很棒,但到底具體學點什么呢?
小學階段:PYP
在這個階段,共有5個關鍵詞:
△五個發(fā)展要素
△六項超學科主題活動
△六組學科
△探究式地學習
△解決問題的能力
IB PYP的教學從五個發(fā)展因素入手:
Concepts概念:我們讓學生理解什么?(形狀、功能、因果、變化、聯(lián)系、視角、責任、反思)
Skills技能:我們讓學生能做什么?(思考、交流、社交、調(diào)研、自我管理)
Attitudes態(tài)度:讓學生感受、珍惜、表現(xiàn)什么?(寬容、尊重、正直、獨立、熱情、共鳴、好奇、創(chuàng)造、合作、自信、投入、感激)
Action行動:讓學生怎樣做?(反思、選擇、行動)
Knowledge知識:對思想的全面理解,而不只是事實和技能的獲得。
六個超學科主題:
Who are we?我們是誰?
Where we are in place and time?我們身處什么時空
How we express ourselves?我們?nèi)绾伪磉_自己
How the world works?世界如何運作
How we organize ourselves?我們?nèi)绾谓M織自己
Sharing the planet共享地球
六組學科:
語言
人文
個人/社會/體育
數(shù)學
藝術
科學技術
總之,讓孩子運用小學階段學到的6個學科領域中的知識和技能去探索,強調(diào)學習過程,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中學階段:MYP
到了MYP,也就是中學階段,則開始講究智力挑戰(zhàn)了。五個關鍵詞:
△六個全球背景
△八大學科
△兩項挑戰(zhàn)
△跨學科學習
△國際化視野
6個全球背景:
特征、認同和關系
時空定位
個人表達和文化表達
科學與技術的創(chuàng)新
全球化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
公平與發(fā)展
MYP項目開設8大學科,這些學科組按照傳統(tǒng)的學科區(qū)分:
語言與文學
語言習得
數(shù)學
科學
人文
設計
體育與健康
藝術
設計項目:社區(qū)設計和個人設計
總之,學科通過六個全球背景聯(lián)結(jié)起來,讓中學生通過跨學科學習,提升知識和實踐相結(jié)合的能力。
高中階段:IBDP
IBDP階段更多與留學掛鉤起來了。
DP課程為兩年制,一般是在高中11和12年級完成。
IBDP是一個全面培養(yǎng)人的項目,它由六個學科組和三個核心課程組成。所有學習IBDP的學生一般在每個學科組選學一門學科,并需完成三個核心課程。所選的六門學科中,三門學科為高水平(HL,Higher Level),另三門為標準水平(SL,Standard Level)。
DP的六個學科組分別為:
第一組:語言和文學研究,如學生的母語
第二組:語言習得,如母語以外的其它現(xiàn)代語
第三組:個體和社會,如經(jīng)濟、歷史、地理、商務等
第四組:實驗科學,如物理、化學,計算機科學
第五組:數(shù)學,如高水平數(shù)學
第六組:藝術,如視覺藝術、電影等
DP的三個核心課程為創(chuàng)造、行動和服務計劃(CAS)、知識論(TOK)和拓展論文(EE)。
所以從本質(zhì)上來說,IB課程是一種理念框架,而不是具體的課程內(nèi)容。跟傳統(tǒng)的課程體系不同,IB并沒有規(guī)定的學科和教材,也沒有咱們熟悉的“教綱”或者“考綱”,而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活動和學科課程來培養(yǎng)學生們的核心素養(yǎng)。
沒有教材,怎么上IB課程?
小編知道光這么說,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抽象,所以給大家舉一節(jié)MYP高中十年級化學課的例子。
課堂開始,老師先帶著水果充電True or False這個真?zhèn)螁栴},讓學生們看兩個視頻,分別是:《2380片橙子就能給iPhone充電》和《西瓜給手機充電》。
這樣的問題激發(fā)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和好奇心,學生用已有知識經(jīng)過討論后做出了這樣的判斷:
?2380片橙子就能給iPhone充電√
?西瓜給手機充電×
既然大家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問題了,那么為什么會產(chǎn)生這種現(xiàn)象呢?
老師告訴學生,其實每個水果產(chǎn)生的電流很微弱。以土豆為例:一個土豆能產(chǎn)生大約0.2mA的電流,手機充電以500mA的電流為例,則需要2500個土豆。
水果電池只是個引子。接下來通過學生尋找?guī)追N常見電池例子(無線鼠標電池、手提電腦電池、充電寶輸出電壓)的電壓正式進入今天的探究課主題——影響電池電壓的因素。
Step1確定研究問題
Step2確定變量
Step3選實驗用品&畫儀器裝置圖
Step4寫實驗步驟
Step5設計數(shù)據(jù)收集表
實驗很開放,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變量來探究,同時探究成果有展示和交流,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,體會能用科學手段尋求答案的成就感,更重要的是培養(yǎng)了批判性思維:網(wǎng)絡上的信息也可能是錯的,需要我們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驗證。
所以說IB課程的課堂沒有限制,但是永不枯燥。
沒有配套教材,但有輔助閱讀
雖然IB課程沒有專門的配套教材,但是有不少學校和機構(gòu)都出版了相關的輔助讀物。
比如牛津就出版了一套名為《Oxford PYP Mathematics/MYP Mathematics/MYP Sciences/MYP Language Acquisition》的中小學教科書,包含學生書和練習冊。
這套閱讀材料專門基于IB的學習目標進行編寫,在教材理念和學習內(nèi)容上,都跟IB體系高度匹配。
小學段只有數(shù)學學科,基于“探究式”Inquiry-based學習方法。
共學習五個學科分支,從目錄中可以看出,每項學習點都反映了PYP的學習要求和成果。
中學段學科較為豐富,有:語言、數(shù)學和科學。
語言學習中,非常強調(diào)跨學科的概念,結(jié)合實際生活。
處處體現(xiàn)了閱讀和思維方式的培養(yǎng),強調(diào)語言運用。
比如,這是數(shù)學課本,但會讓孩子聯(lián)系到社會學科中的概念。
科學中,會非常注重閱讀,詞匯學習。
自己動手去實驗,探究科學問題。
總的來說,都則充分體現(xiàn)了IB的學習要求:無論語言還是知識,都要做conceptual connections(概念聯(lián)系),融匯貫通。
所以,如果想要接觸IB課程,那么類似的閱讀材料也是可以嘗試的,當然,這絕對不能替代正式的課堂體驗與實驗項目。
以上就是A+小編關于IB課程為什么沒有教材相關講解,相信同學們對于IB課程教育又有了一個更深入的了解,IB課程拋棄傳統(tǒng)教材教育理念本身就是幫助學生脫離課堂書本教育,在更為開放的課堂中自己動手、獨立思考、學會探究,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盡可能的得到提升。

相關推薦

猜你喜歡 More

2019-04-25
關于ACT考試,有如下細節(jié)需要萬分注意
2019-12-20
2020年A-level 中文考綱詩歌賞析-《大堰河——我的
2020-05-21
GCSE和ALevel物理有哪些不同?
2019-09-27
gcse化學好學嗎?gcse化學學習建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