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 EE經(jīng)典選題:《喜福會》—包含了兩代人的辛酸與感動!
前幾天,我們探討了一個IB EE選題:《簡愛》中的獨立女性形象,A+李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了解了女性獨立形象——簡愛,今天我們來關注另外一個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在IB EE選題中的文學作品——《喜福會》。
《喜福會》這部文學作品充分體現(xiàn)出了中美文化以及生活在中美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(tài)的差別,主要體現(xiàn)在:
語言的差異 母親們在美國生活多年之后,依舊想用漢語來表達他們的情感,而女兒們在美國長大接受教育,她們說的是一口流利的美語,導致了兩代人之間的沖突。例如:當其中一位母親提到家鄉(xiāng)太原時,女兒則以為女兒說的是‘臺灣’,女兒認為這兩個字發(fā)音差不多,而母親很生氣。由于語言的差異,母女之間的交流總是會存在很多的障礙,導致了彼此的疏遠和冷漠。
觀念的差異 母親們深受中國傳統(tǒng)觀念和美德的影響,她們在骨子里就認同這種思想,并且想以此來要求女兒們。但是美國則崇尚自由平等、獨立個體。母親吳素云看到了女兒在鋼琴方面的天賦,想要讓她成為鋼琴家,于是買了鋼琴讓女兒練習。但是女兒不能容忍,她故意不上課,偷偷與同伴下棋,不想讓母親為她選擇自己的生活。
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在兩代人身上,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有著明顯的體現(xiàn)。母親琳達想要將女兒超人的象棋天賦展現(xiàn)給別人,進行一下炫耀,得到大家的關注和表揚,在集體主義中體現(xiàn)女兒的存在價值。但是深受個人主義影響的女兒,則非常反感,深信“我就是我,我不用通過別人證明我”,質(zhì)問母親“為什么非要拿我出風頭?”,因為價值觀念的不同,給母女帶來了不和諧。
關于文化差異,還有很多的方面體現(xiàn),今天我們暫且談三點,希望關注這部作品的同學們可以繼續(xù)深入挖掘。大家若有任何學習問題需要提供幫助,隨時聯(lián)系我們。

相關推薦

猜你喜歡 More

2019-12-17
北京IGCSE培訓中心如何選擇才最靠譜?
2021-01-16
提分指南,GMAT閱讀考試特點分析!
2020-10-23
這些AEAS數(shù)學考試中的常見符號你都了解了嗎?
2021-10-27
ALEVEL課程商科必背英語詞匯(二十五)